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新年快乐
HappyNewYear
年1月22日新加坡滨海湾公园因为一个懒字,回看易品江湖今年的发文,实在少得可怜,只有三篇两类。一类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年中最浪的时光;一类是饱受切肤之痛两三月之久,一年中最丧的日子。(如果好奇具体的浪法和丧法,可以翻翻之前的文章链接)
年尾年头回味最浪和最丧,这岂是我一个人在年的感受?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般徘徊在丧、浪之间。既没有永远被幸福暴击,也不会一直被苦难痛揍。一年又一年日子翻篇,最终能被记住和怀念的,恐怕也只有这些最浪和最丧的细节。
年1月13日的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查嘎村,海拔米可能是受了郑钧《回到拉萨》的诱惑,西藏似乎是每一个文艺青年的梦中故乡。今年年初已经是我第三次进藏。因为工作关系,之前每次都是在冬春这样含氧量极低、风大干冷的惨烈季节进藏拍摄,没有一次能赶上和风煦日的好时候,所以早早就已经失去了所有对西藏梦幻般的想象。我们拍摄的驻村干部是从拉萨堆龙来的藏族小伙,他竟然跟我说他到查嘎村的最初两周也高反。可见日喀则比首府拉萨条件还是更惨些。在街上看到最有骨气的一句口号是“缺氧不能缺精神”,所以在这里近一周的时间,摄制组的伙伴们每天起早贪黑、爬高上低,即使是抱着氧气罐罐,也不好意思叫苦,以免有既缺氧又缺精神之嫌。据说预防高反,青稞酒比红景天有疗效
走到哪,都想品出点滋味
几次入藏,感受医院等待危重产妇生孩子的急迫,体会过臧历新年到来之前在达孜创业的残疾青年赶制藏族工艺品的执着,也自认为去过很多养老院,看过形形色色的人生终点站。但在日喀则极度刺眼的阳光里,我在眼前清贫简单的生活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除了晒太阳,转经轮,这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娱乐,除了一日三餐,没有什么保健品,更不用说本应该吃的高血压药。但也许是天高地阔,人的胸怀也会随之宽广,老人们跟着天地、神灵冥想而获得的宁静,会传染。
记得看过蔡澜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他住的地方需要坐渡海小轮。很多人都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又不是买不起城中心的房子。但是他却始终觉得虽然远一点,但是每天看到海边云卷云舒,内心都无比宁静,远比住在繁华拥挤的都市中心幸福。在谢通门感受过这样的宁静之后,我又想起了蔡先生的话,等我老了,应该也要找一个这样天高云阔的地方,踏踏实实的呆着,长长久久的活着。
阿妈夸我“宁介”,就是可爱的意思
希望画右的我有朝一日到了画左的年纪
依然能够“宁介”
从新加坡过完春节回到北京,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瞬间感到了新冠疫情有多严峻。这是在年前出国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的。要不然也不至于家里没有置办任何年货,除了方便食品基本上弹尽粮绝。仅存的两包口罩还是之前雾霾时单位发的劳保用品。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所有的精力都是在各大购物平台上看什么时候能安排送货。我们都在这个城市,但却被隔绝在每一个钢筋水泥的小格子里。
1月29日午后阳光下晒着的已用过的口罩
物资最为紧张、什么都买不到的那几天,家里所有的生活物资,无论是蔬菜、鸡蛋、大米,还是洗手液、消*水,都来自小区门口一个叫做“刘德华超市”的小店。知道我为了买手套已经来了两次,小店的老板娘抱歉地跟我说,防护手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货,咱俩手型好像大小差不多,送你几双你先戴着吧。
说话间从柜台下拿出一个盒子,像取珍宝一样抽出了三双蓝色橡胶手套。再三叮嘱我出门一定要注意防护。就是戴着这手套,才让我稍稍减轻了出门去拿菜拿快递的心理阴影。差不多十几天之后,口罩手套断货的情况终于有所缓解。但是老板娘送我的手套,我又用开水烫了烫、晒了晒悄悄留了下来。真心舍不得这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呵护。在来势汹汹旷日持久的疫情中,我总会跟身边的朋友说,无论遇到了多少困难和艰辛,都不要和武汉老百姓比惨。因为真的比不过。即使是8月份,距离武汉解封已经数月之久,出差武汉时和接触到的每一个当地人聊天,无论男女老少,言语之间他们依旧会时不时红了眼眶。没做过核酸检测,感觉自己都不是地球人
2月4医院捐赠的第一批抗疫物资,从江苏连云港千里奔袭赶往武汉。在那样全城凝固的特殊时期,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滞留在武汉城中的志愿者小伙伴。由他代表公司拍摄记录物资抵达全过程、与医院进行清点交接。而此时我们素不相识,只是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