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针灸荟萃贺普仁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体会
TUhjnbcbe - 2021/3/19 16:43: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每天专业干货奉送转发传医院疼痛治愈精准方案专家

1.腕痛太溪肘阴陵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

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

2.肩刺条口中渚颈

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

颈部疼痛,针刺中渚

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若本文阅读者有知者,可留言告知。

4.手麻后溪透劳宫

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外劳宫在手背侧,又称落枕穴,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

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5.颞颌关节手三里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6.髋求合谷跟大陵

虎口,合谷穴

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7.肋间丘墟膝曲池

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8.踝痛合谷泻无踪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

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

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

偏头痛,针刺太冲穴

11.胃痛中脘胆胆囊

胃痛,针刺中脘

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12.急腹三里肾精灵

12月3日-6日全国第3期腰椎精准评估与针刀治疗高级培训班开课

腹痛,针刺足三里

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

上牙痛,针刺下关穴

下牙痛,针刺合谷穴

14.咽痛廉泉目光明

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眼睛痛,针刺光明穴

15.臀针奇穴向腋窝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

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17.痛经十七椎下刺

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18.口疮玉枕不留情

口疮,针刺玉枕穴

19.乳痛肩井痔支沟

乳房痛,针刺肩井穴

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20.休厥失语刺人中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22.心胸内关加膻中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

内关穴

胸部疼痛,取穴内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导读

头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为提高该病的疗效,国医大师贺普仁从病因出发,根据临床辨证对此病进行了分型,分为外风、实热、湿痰型。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又依据症情,辨证论治,从治疗穴位、放血的运用和针刺手法三方面进行讨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体会作者/贺普仁头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偏头痛在针灸门诊中占有相当多的数字,剧烈发作的时候,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在针灸门诊中,如何提高该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结合文献谈谈我个人的体会,试图从临床角度阐明偏头痛的病因和分型,以及针灸治疗的规律。—1—理论探讨经典文献对本症的原因,治疗做过言简意赅的记载。《灵枢·厥病篇》云:“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历代医家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对本症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我们通过临床观察,结合文献记载,认为偏头痛一症除了具有一般头痛的共同性质外,在病因,病理,治疗等方面还有许多特点。一、病因

本病发生,内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头为诸阳之会,精华升降之所,外有毛,发,肉,筋,骨所卫,内有清阳煦化,若外固内充,诸邪不能上犯,必待卫外失职,或清阳窒塞,诸邪方能侵袭。

细言之,有风邪乘虚客于少阳者,多属风寒,有阳气窒塞,少阳经脉不通者,多属脾虚湿盛,有肝胆风热,挟痰上逆者,多属痰火。实为风,痰,火合而为病。

外因方面,六淫中的风寒最为多见,但从临床看来,风寒是外因是“条件”。发病的根据仍是“内因”。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肉腠闭据,虽有大风苛*,弗能为害。”正是恰当地反映了内因和外因在该病发生发展上的客观作用。二、分型我们根据临床辨证对此病进行了分型。(1)外风型:外风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根据《素问·风论篇》记载:“……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其邪从俞穴入,循经而上,或并入少阳经俱入而致脉道不利等多种方式造成半侧头部经络凝滞,发为偏头痛。所以在病史上,夜卧受风,汗出当风等是划分本型的重要根据,在症候上,出现头部偏侧持续性胀痛,每遇风寒则加重,更有风池穴位部痠痛,拘紧等,或兼咳嗽,项强畏寒,全身骨节疼痛等症,脉多浮弦。在病机上为风邪客络,脉道闭塞,在治疗上用疏风通经法。(2)实热型:肝胆郁热为本病发病的基本原因。肝属风木,藏*,在志为怒,主条达,若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风。在症候上,偏头部呈跳动性疼痛,疼痛如裂,面红目赤,性情急躁,舌红苔腻,脉象弦劲等。在病机上系肝胆炽热,上逆头目,甚则为肝胆火炽生风。治多以平肝泻火法。预后较上型为差,治疗过程较长,其兼外风者近期效果好,也易复发。(3)湿痰型: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基本原因,肝木乘土,挟痰上逆,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在症候上偏头钝痛,胀闷如裹,多兼胸脘痞闷,恶味少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或迟滑。在病机上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能运化水谷,痰湿阻滞中焦,肝木乘土,循少阳经脉挟痰上逆,或更挟三焦虚火上浮发为偏头痛。治疗宜健脾化痰,平肝降逆并施。在预后上健脾和平肝两法的选择与配合,对本病疗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运用适当,可以取得痊愈。但这种类型的偏头痛比较复杂,难于取得速效。三、治疗总述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充分地依据症情,灵活地进行了辨证论治,下面从治疗穴位、放血的运用和针刺手法三方面进行讨论。(1)取穴和配方我们以通经活络,疏风止痛为治疗各型的基本配方,选用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配用风池、曲池、绝骨等穴为一组。本组各穴有宣通足少阳经脉,疏风止痛的作用。从方义说,丝竹空为足少阳脉气所发之处,也是手少阳经脉的终止穴,穴位本身就能治疗偏头痛,沿皮透至率谷,更加强了疏通手足少阳经脉的作用。这是因为率谷穴不仅仅是足少阳经脉的穴位,主治偏头痛,而且它又是足少阳,足太阳二经的会穴,具有疏散少阳风热,使其循太阳经脉达表的作用。因此,丝竹空透率谷是宣散少阳经脉风热的主穴,是治疗一切偏头痛的有效俞穴,在我们的全部病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例都采用过本穴,而且都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合谷、列缺,合谷是手阳明的原穴,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具有镇静止痛的特性。列缺穴为手太阴经的络穴,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记载:“列缺善治偏头患”。与合谷穴相配,更有原络配穴的意义。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俞穴,是胆经所注之处,根据五腧理论为“俞木”穴性。对疏泻少阳风热有很好的效果。因其远离病所,故有引热下行的作用。《类经图翼》说“木有余者宜泻此,使火虚而木自平”也证实了本穴在泻火方面的重要性。上述配方,不仅适应于外风型的偏头痛,也是湿痰型,实热型的“基本方”,后者只要适当配以健脾化痰,平肝泻火的穴位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湿痰型偏头痛,配以悬颅、颔厌、中脘、足三里或丰隆,气海(针与灸)。悬颅、颔厌二穴均位于曲周颞颥部分,除了在经脉循行上对偏头痛有突出的效果外,还是足少阳、阳明两经相交会的俞穴,兼有疏导胃府、振奋中阳的作用。至于中脘,它是六腑之会,对温化中焦的痰湿,降胃气的上冲,尤有卓效,配以足三里或丰隆,其健脾化痰之力就更加明显了。气海主治真气不足,疗诸虚百损,加强下焦气化,则中土自受补益。可加用灸法。对实热型患者,常配以丝竹空,内迎香放血、四神聪、行间等穴。丝竹空刺入放血,疏泄肝胆火炽,内迎香对上攻头部热邪而造成脉络壅滞,血瘀不通的偏头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灵枢·厥痛篇》“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最早记载了放血治疗头痛的方法。四神聪是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处,除了局部止痛作用外,在平肝疏风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再配足厥阴肝经的荥火穴行间,平肝力量就更为加强。我们把“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一组穴位,作为治疗各种偏头痛的“基本方”,在临床上我们使用这组方,对各型偏头痛均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偏头痛的原始病因很多,但都或多或少有外风侵袭的存在。因此,首用疏风,以取得缓解疼痛的近期效果,然后再考虑治本的方法。也正体现了《内经》中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精神。(2)放血的应用放血是针灸治疗的重要部分,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解篇》《血络论》中对放血的作用、辨证、手法都有详细的记载,如“菀陈则除之”(《九针十二原》),“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小针解篇》),《内经》的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放血能够排除血脉中郁滞,因此放血有去瘀滞,通经络的作用。由于偏头痛在局部表现为“不通则痛”的病机,所以我们临床上施用放血,不仅对实性患者使用,对虚性的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根据《灵枢·厥病篇》“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的原则,有时我们选用“内迎香穴”放血。在操作上,实性的放血次数,血量可以多些,针刺深些,虚性的则酌减。总之临床上,还要根据当时病人的状态,脉络虚实的情况,血色的深浅,血质的粘稀,出血的难易,灵活掌握。(3)手法要求针灸手法对疾病疗效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目前各家的手法不一,下面仅提出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手法。对单侧偏头痛,多数只针患侧,各穴都用泻法,头部诸穴用捻转泻法,其它部位的穴位用提插泻法,对远离病所之穴,如合谷,足临泣,则用重的手法,多使针感沿经放散到肢端或上行到躯干部。少数的可直达病所。根据我们的体会,感传越远,效果越好。—2—典型病例例一:周某,男 55岁 病历号。初诊日期:年10月5日。自述六日前突然右侧头痛,有跳动感,牵及耳根及颈部,遇风加重,两脉弦缓。证属外风侵袭,客于少阳经脉,予祛风止疼法,均针患侧: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合谷、列缺、翳风、听会,用泻法,留针二十分钟。二诊:10月7日,针后头痛明显好转,仅于傍晚前后稍痛,肩颈尚觉不适,予前方加绝骨,手法同前,再针痊愈。例二:梁某,病历号 男 43岁初诊日期:年1月4日。左侧头痛十一年之久,久治未愈,时轻时重,近一月来因工作劳累,痛势加剧,连及左目胀痛,伴有耳鸣,眩晕,左侧半身麻,知觉迟钝,纳食尚可,因头痛寐不安,舌苔薄白,脉沉细。证系劳心过度气血暗耗,以致水不涵木,风邪乘虚入客少阳,引动肝风,扰清窍,先拟疏风以祛邪,通经以止痛,余证缓图。取穴: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合谷、列缺、足临泣、翳风,均针患侧,俱用泻法,留针二十分钟。二诊:1月6日,针后偏头痛未作,再以原方针两次,而易调理气血立法。再针二次获痊愈。按:此例获效较速是由于患者纳食尚佳,脾胃较健,气血易于调理,所受外风亦浅,故只针三次而痛止,五次而痊愈。例三:范某,女30岁病历号初诊日期:年3月27日。左侧偏头痛牵及眉棱骨处,时轻时重,烦躁口渴,欲呕,胃脘不适,苔白脉弦。证系土虚木乘,肝胆虚热挟胃气上逆,累及少阳,拟平肝降逆,疏经止痛法。取穴: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合谷、列缺、太冲,用泻法,针患侧,留针二十分钟。二诊:3月29日,针后头痛减轻,唯烦躁口渴未减,胃脘作痛,时时欲呕,脉弦。取前方加中脘,足三里。三诊:3月31日,头痛显著减轻,胃脘亦不作痛,烦躁口渴亦轻,仍欲呕,脉稍弦。据此症情,审系少阳经脉已通,肝木尚未平复,予平肝降逆为主。取穴:中脘、期门、足三里、太冲,配以合谷、列缺,手法同前,期门、足三里、太冲均针双侧,合谷、列缺均针患侧,留针二十分钟。四诊:4月3日,针后诸症显著减轻,再以原方针一次而痊愈。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北京中医杂志》年第1期,作者:贺普仁。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和派圆针

拒绝关节置换的独门针法

国家专利认证针具,圆润弹头扁铲钝口形

完全超越古九针针刀,避免伤害神经血管

最高安全系数打造疼痛传奇

治愈率为90%以上,总有效率基本为%。

“拒绝关节置换,医院手术的路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圆针并不是一把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生命能量的,不仅是医者手的延伸,更是能量与治疗心念的呈现,这就是仿生能量学设计赋予和派圆针生命的意义。

——和派圆针发明人何峙君

中卫联疼痛培训

全国免费统一咨询热线

--

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灸荟萃贺普仁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