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注重史实的完整性和解读的正确性
――再就“讲真话”问题向张镇强先生请教本想私下交流,谁知道有诸多不便,反复思考几天,只好直接亮观点了,得罪之处,请张老多多包涵。由于我与张老争论的起因是讨论“讲真话”问题,于是,本文仍然把“讲真话”问题作为讨论的切入点。我想,实事求是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学者对待历史事实应有的最起码的品格,也是不应该以个人恩怨为转移的。张老在解释他为什么不在文章中全面反映历史事实的时候说,一是非常坦率地谈他的“切身对比感受”是“新的专*比旧的专*要厉害十倍百倍”,二是“无法面面俱到,只能选最重要者予以论述。”对张老的解释我并不能认同或者不能完全认同。笔者了解到,张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受到过非常不公正的对待甚至可以说是迫害,对此,作为由于父母和兄长曾经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而因此也受到株连的我感同身受。但是我认为,张老的“新的专*比旧的专*要厉害十倍百倍”的“切身对比感受”,只停留在“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的浅表层面,这种带主观色彩的“真话”,大凡有点胆量的人都敢说。但是作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的“真话”不应该停留在此浅表的层面,如果不是要人为地掩盖些什么的话,不应该“选择性地披露史实”。依笔者浅见,对史料的各取所需本身就是一种歪曲历史,起码客观上是这样。如果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都做不到,要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就更加困难。张老说不全面反映历史事实是因为“无法面面俱到”,这一回答无法令人信服,明明是一边倒地选择材料,完全排斥对自己观点不利的材料,这就叫“选最重要者”吗?说心里话,平时写争论文章时笔者也遇到过跟张老同样的两难选择,有时候想选择一些事实作为论据,但是考虑到对方也可能会拿出一些类似的论据反驳我,由于我的倾向性而不想接受那些观点,于是宁可放弃这些论据,通过其它办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我宁可不取,也始终坚守“不对史料各取所需”的底线。我认为,我这种“讲真话”起码应该比“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的“讲真话”层次要高一点。至于谁的话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最高层次的“讲真话”呢?张老及其支持者说了不算,我自己说了也不算,应该由“公论”和“历史”说了算。所以,张老在原文中选择性地披露史料所表现出来的片面性,不是一句“无法面面俱到”能够搪塞过去的。于是,这种“真话”不是“小马过河”就是“盲人摸象”得出的结论。很多人都没能“有幸写一部回忆录或者专门著作”,是否他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孤立地抽取一些历史事实为我所用,任意割断、混淆甚至颠倒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呢?由于史料是选择性披露的,得出的结论就很难全面、客观。反反复复学习领会张老的原文的精神,读出蕴含的“关键词”就是8个字:脱胎换骨、另起炉灶。张老虽然没有在文中明显说出什么,但是在他所列举的几个“反面”例子中,弦外之音我们已经听得清清楚楚了。我至今都不认为某组织从来不犯错误,也不认为其是不能批评的,这种认识的获得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中国人在“文革”以后的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但批评是一回事,脱胎换骨和另起炉灶又是另一回事。至今我也不怀疑张老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但是您怎么能够保证您的那些“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们不是“用新的*治谎言和假象骗取民众的暂时信任,迅速取得*权”呢。张老在很多文章中一直力挺刘少奇、邓小平和彭德怀,虽然这几位都曾经与当时的最高领导有过矛盾甚至冲突,但是他们之间共同的理想、信念却是至死不渝的。而现在张老及其战友们要实现的目标却是和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等人的目标南辕北辙的。一方面高度肯定甚至歌颂他们,一方面违背他们的意愿却打着他们的旗号去做另外的事情,刘、邓、彭的英灵九泉之下是否答应不说,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怎么能取信于民,让人们相信那是“为中国和全世界最广大的工人、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利益讲话”呢?另外,最受张老崇拜的邓小平同志定下的“两个基本点”中被称为“立国之本”的其中一个“基本点”中的几个内容都得不到张老的肯定,看来张老对邓也是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只需要毛邓在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对立一面,不需要他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方面统一的一面。面对张老要脱胎换骨和另起炉灶的对象领导中国人民从“文革”的废墟中走出后快步走向民族复兴的事实,不知道张老是如何让您的观点自圆其说呢?本文已经分页:【1】2赞相关美文阅读:·董事长受贿2000万;国企负债420亿?·*府高官全部落选工程院新增院士·中国式官傍星·东莞理工厕所命案-东莞厕所内身亡女生
疑被掐脖撞墙致死·天下谁人不欺君·出书·登临小武当·你不能不相信天是蓝的·我咋就好心办了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