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症中药治疗心得5 [复制链接]

1#

汤剂是中药临床运用最常用的剂型,将中药饮片制成汤剂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煎煮,煎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发挥和用药安全。煎煮时必须要注意从煎煮的器具、煎药前的浸泡、煎煮的用水、煎药用水量、煎煮的火候及煎煮的时间等方面入手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先人煎药,多用砂锅,现代研究表明,陶瓷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确为煎煮中药汤液最好的器具。切忌用铜、铁、铝、锌等制成的器具。中药饮片在煎煮前必须加水浸泡一段时间,以利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煎出来。提前用常温水浸泡的时间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煎药用水,古代医家十分重视,历代医籍记载了许多种煎药用水,如东流水、井花水、甘澜水、潦水、泉水等,现代一般认为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河水、井水、泉水都可以作为煎药用水,而浑浊、腐臭、工业污染严重的水绝不能作为煎药用水。煎药的水量适当与否,也直接关系到药液浓度以及治疗效果。水如果加得过少,则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过多,则药液过多,难以服完和保证服用量,如果为了浓缩药液而延长煎药的时间,则难免使某些有效成分被破坏。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减耗药力”。按理论推算,加水量为饮片吸水量、浸煎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得药液量的总和。实际应用时,还要根据汤药的功能,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以及饮片质地的疏密、轻重和剂量的大小适当增减。对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以少放水,以水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须久煎的药物,加水可以比一般的药物为多。煎药的火候与时间,须根据药物的质地与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煎一般的药宜先用武火(大火)煎沸后,再用文火(小火)煎煮。对于芳香性药物或发散药应避免久煎,对补益药可以适当久煎,其它如贝壳、甲壳、化石等药入汤剂时更宜久煎。由于药物的性质、性能、临床应用及所需的煎煮时间不同,入药方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对服等,如薄荷、砂仁、沉香等芳香气味轻清之药宜后下。对贝壳、甲壳、化石等药如珍珠母、磁石、龙骨等应先煎半小时后再入其它药物同煎。对川乌、天南星、附子等有*之物,为减缓其*性,防止中*,必须先煎半小时以上或更长的时间。对蒲*、海金沙、车前子等入锅加热后易漂浮或易为糊状不便煎煮与服用的,宜用纱布包煎。一剂药至少应煎煮两次或两次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以便发挥出药物的全部作用,又不浪费药材,所以除了临床特殊需要外,一般一剂药最少煎煮两遍,对质地厚重或补益药均可煎三次或更多。药煎煮好取药液后,须用双层纱布或透水性好的棉布包好药渣,待稍凉,加压绞取吸附在药渣中的药液,这样能够增加中药的溶存率,节约药材,提高疗效。对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也很有讲究。目前临床服药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病情严重的,可以每隔4小时服用一次,昼夜不停,以利于顿挫病势。《内经》说:“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是说治疗寒症表症的病须热药并趁热服药,有时还须加盖棉被,以助药力发汗解表或温经通阳;如热症,治热症所用之寒药,须冷服。补益药早晚各服用一次,并可以较长期服用;攻下药宜空腹服;治上焦病的药宜饭后服用;治下焦病的药宜饭前服用;救急服药,以快速为主则不必拘泥于时间。这些煎药服药的方法作为临床医生都必须注意,医生治病不是开完药方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由于煎、服方法不对而影响疗效,医生对这些情况不加以了解,而另外开方,就会耽搁病程。所以医生治病须注意各方面的配合,抓好各个环节,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川芎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味辛温,入肝胆经。川芎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川芎为血中气药,具有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的功能,味辛性阳,气善走串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够祛一切风、调一切气,上达头顶,旁达肌肤,不仅能够散风寒于表分,还可以温中气而通行肝脾,更可以生血脉而贯通营阴,确实是一味在临证中用得上,用得顺的好药。血中气滞而血行不畅,可以导致妇女痛经、闭经等症,川芎入血行气,气行则血活,常用川芎配合当归、益母草、香附、郁金等治疗效果显著;内科因血瘀气滞而造成的各种位置固定不移的疼痛,川芎常配合元胡、五灵脂、当归、红花等随症选用;川芎辛香升散,能够上行头目,祛风行气,活血止痛,为治疗一切头痛的要药,与茶叶、薄荷、菊花等配合可以治疗风热头痛;与天麻、白芷、羌活、防风、柴胡等配伍可以治疗诸风上攻所致的头昏目眩、偏正头痛;与羌活、藁本、防风、细辛等配伍可以治疗风湿头痛;与当归、桃仁、红花等配伍可以治疗血瘀头痛;与当归、白芍、熟地等配伍可以治疗血虚头痛。

川芎不仅能够行气活血,血行则风寒可散,且能够燥血中湿邪,所以能够治疗风寒湿杂而致病的痹症。与肉桂、苍术、柴胡、防风、独活等配伍可以治疗卧宿寒湿之地所致的血凝气滞的急性腰痛,不能转侧;与羌活、细辛、桔梗、苍术等配伍可以治疗风痰阻络引起的颈项、肩背、肢体拘挛疼痛的病症;与羌活、独活、海风藤等配伍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与当归、红花、赤芍等配伍能通达气血、消肿定痛,是一切跌打损伤的要药。川芎既能够活血祛瘀,又能够行气止痛,是古来治疗胸痹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药理实验发现川芎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所以近年来运用川芎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药理实验还发现川芎具有镇静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安神之功,由此对《金匮要略》治疗虚烦内热不眠,为何取辛散温燥的川芎,获得合理的解释。

肝主藏血,以气为用,血郁、气郁都可以影响肝经气血的调畅而致胸闷、胁痛、偏头胀痛等症,川芎开郁调肝,具有活血祛瘀以通脉,又能够行气开郁以止痛,故川芎可与柴胡、白芍、香附等配伍来治疗;对瘀血停滞,胸胁刺痛者,川芎可与桃仁、红花、当归、柴胡同用。

元胡

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干燥茎块。主产于浙江。小时候家乡多有种植,但产量不是很高。元胡多以醋制为主,因为醋制元胡止痛的效果最好。元胡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的要药。其功能既能够入血分而活血祛瘀,又能够入气分以行气散滞,尤以止痛效用卓著。《本草纲目》有“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之说。

元胡辛温善走,活血利气,血气通则不痛,故能够治疗一切疼痛。与川楝子配伍可以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与当归、赤芍、川芎等配伍活血通经、行气止痛可以治疗妇女痛经;元胡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与瓜蒌、郁金、薤白配伍治疗胸阳被遏,心脉瘀阻的胸痹心痛;元胡可温经通络,祛瘀散寒,与当归、肉桂配伍治疗风寒入络经脉气血不利引起的关节活动受碍、周身疼痛;元胡温通辛散,能治内外上下血气不通之证,配干姜、附子可治腹中冷痛;配香附、沉香可治气滞作痛;配乳香、没药可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与桂枝、桑枝、片姜*配伍治疗上肢疼痛;与牛膝、独活、桑寄生配伍治疗下肢疼痛;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乳香、没药、当归配伍治疗跌扑外伤瘀痛。元胡还有除癥瘕的作用,元胡走血分,能够散瘀利气,消积除癥,可以与三棱、莪术、泽兰等配伍。

易健堂国医馆:金华市人民西路号电视台东侧

就诊时间:周日~周五8:30~11:30

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