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援助医疗系列报道践行医者使命书写援疆 [复制链接]

1#

他,“医”往无前,跨越千万里援疆挥洒热血;他,使命在肩,充分发挥援助医疗“传帮带”作用;他,实干笃行,始终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自年11月踏上援疆之路以来,医院援疆医师高伟鹏脚踏实地、勤勉敬业,用大爱肩负起援助使命,深入细致地开展康复医疗帮扶工作,谱写着不负韶华的青春赞歌。

“医”心“医”意

全力开展“造血式”帮扶

“选择援疆就选择了奉献,医院和生命重托,尽己所能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让百姓在家门口放心就医。”高伟鹏作为泰安援疆首次向乡镇卫生院派驻的援疆医生,深感责任重大。

从巍巍泰山到西域边陲,经漫天*沙却初心不改。来到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卫生院后,高伟鹏积极投身到诊疗服务和科室建设工作中去,因了解到卫生院康复科成立较晚,缺少康复设备、场地等硬件措施,人才、技术也严重匮乏,他便积极借鉴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发展战略和工作模式,利用争取的援疆资金余万元,与同事们共同进行策划设计和技术引进,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高标准建成了岳普湖县第一个集国医堂、传统医学诊疗、综合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康复中心,并下设中药房、推拿室、中医妇科诊疗室、中医维药熏蒸室等健全完善的功能区。在改造提升的同时,高伟鹏全力筹划康复中心运转问题,通过抽调骨干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完善各功能区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结合当地情况牵头制定康复流程和诊疗规范等措施,不仅推动了康复专科的发展,也为当地乡镇(社区)卫生院康复科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高伟鹏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一边完成日常诊疗工作,一边开展调研,并想尽办法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他结合自身专长和援疆资源分配实际,加强院际合作,实施“跨院结对”,从传输康复新理念、讲解康复医学发展及治疗前沿技术等方面入手,让科室人员熟悉新观念、掌握新技术,使学科内涵不断充实,真正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医”心为民

打造特色康复品牌

致力挖掘当地维药特色,使其与现代康复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医”心为民守护健康,是高伟鹏一直努力的方向。自开展援疆工作以来,高伟鹏积极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独特维药(孜马地)外敷疗法优势,创造性探索维药孜马地疗法+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治疗骨关节损伤中的作用,并配合利用现代康复手法和训练体系,全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在推广应用下,科室应用现代康复手法+训练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踝关节撞击综合症、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冻结肩、网球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打造出特色康复品牌,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健康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地青少年(8-15岁)存在的姿势不当、脊柱弯曲、听力障碍、孤独症等问题,高伟鹏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公益活动”,在指挥部支持下实施“春苗”行动,组织援疆同事进行专业的筛查培训,并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开展康复教育、治疗、脊柱筛查、姿势管理等公益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务实举措,实现了当地青少年脊柱侧弯、体态不正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今年以来,高伟鹏带领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开展了两轮筛查工作,共为余名青少年进行了脊柱侧弯筛查。

“医”路前行

助力当地医疗事业全方位发展

为充分利用山东后方的专业人才、先进设备等优势医疗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泰安援疆应用“泰岳彩虹”云联平台,建立起泰安市与岳普湖县医疗机构远程信息会诊、培训平台,形成了覆盖县乡村区域内远程医疗服务的互联互通、集成共享的“医共体”。通过医院、医院医院专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务人员的“面对面”培训交流,定期进行远程授课培训,对疑难病例、典型病例进行远程会诊,增强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三年来,开展远程疑难病例会诊余例,培训医务人员4余人次,远程心电图诊断余例,远程孕产妇瑜伽课20期。

“‘远程医疗’真正做到了补齐医疗人才技术短板,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高伟鹏紧跟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独特优势,科学、规范、创新开展多形式的援疆工作,他采用线上授课,对科室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评估、治疗技术的理论培训,并开展了互联网在线课程20余场,通过“医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郑大五附院”、“泰山护理学院”等医疗资源系统,募捐业务书杂志及书刊约册,组织县乡相关人员学习康复知识,丰富受援地康复医师的理论知识。同时,为提高当地康复医师理论水平,他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线上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通过观看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会后以“康复沙龙”形式,大家共同交流、以学促进,充分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助力受援地医疗事业全方位发展。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高伟鹏在天山脚下挥洒汗水、甘于奉献,是众多援疆医务工作者的缩影。近年来,医院以人才和技术支援为支撑点,科学有序地开展援疆工作,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援疆团队以各种形式培养本地医疗人才、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真正培养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更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记者/艾文慧通讯员/王诗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