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治白癜风偏方36岁女考研两次下跪仍被拒考场 教育究竟有多冷血!
1月15日是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一天,全国有151万考生冒着寒风赶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然而,这天对于年已36岁的西安医生陈女士来说却意味着梦的破碎。因为一时疏忽忘带了身份证,尽管她两次下跪,尽管她年迈的母亲颤颤巍巍地将身份证送到了考场,但仍然被冷酷的制度拒之门外。
今年36岁的陈女士是西安一家医院的医生,已经工作11年,有一个6岁的儿子。这是她第二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了,为了考上医学类研究生,她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除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还要抽出时间复习功课。 凌晨2点多才睡觉是经常的事 。心理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 越是怕*,就越是出错 ,考试这天过度的疲惫与紧张让她竟然将身份证遗忘在了家里。
没有身份证,陈女士自然被请出了考场,她一边赶忙给母亲打电话让把身份证送来,一边给 管事 的赵姓考官下跪请求能否先考,但还是被无情地请出了考场。开考15分钟后,陈女士的母亲终于将身份证送到了考场,但 坚持原则 的赵考官依然以 过了时间 为由,拒绝了陈女士的请求,扔下在寒风中再度下跪的陈女士 潇洒 离去。
陈女士绝望地跪在考场外长时间嚎啕大哭的声音,感动了路人,却感动不了那位 坚持原则 管事 的赵姓考官,更无法撼动冷酷无情、僵化的考试制度。客观地讲,姓赵的考官并没有错,因为他围护了考试制度, 保护了其它考生的利益 ,但这件事却再次拷问中国教育考试制度:如此僵化死板的制度,如此缺少人情味的教育体制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
对于一个拖家带口的中年妇女来说,求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的制度要不要保护一个人到中年,依然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女人?这样的考试制度要不要改革?赵性考官是坚持原则还是冥顽不化?成为这两天人们议论的焦点。有人认为,主要的过错在陈女士,这样的口子不能开,一旦突破,就会引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而大多数人认为,赵考官就是一个 麻烦 的制造者。他在明知陈女士的母亲在送身份证的路上,却依然死板、教条地拒绝了陈女士的跪求,这种人缺乏最起码的做人的同情心,仅仅用维护考试制度的借口是很难让人服气了,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人们之所以关注此事,是因为为国人呼喊多年的《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方案》在前两天(1月13日)才公布,其共涉及了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机制改革4大内容。36岁西安女子考研忘带身份证两次下跪希望参加考试的诉求遭拒绝再次说明:任何制度最后是由人来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中变了味,或者被机械教条地引用,其结果就会与以前的制度没有区别,依然会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 绊脚石 ,因此仅仅靠出台制度想要改变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显然是不够的,提高*策执行者的素质是关键。
错过这一次,我可能再也不会考了,我也得尽个母亲的责任,好好管管我的孩子。 这是陈女士最后动容却无奈地说的一句话,让人鼻酸,让人心寒。两年的苦读,720个夜晚的煎熬,陈女士 解脱 了,但也心死了。难道死了的仅仅是陈女士那颗求知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