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液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224/5231253.html前言:在近几天,随着寒潮的袭来,我们都会很明显的感受到气温的大幅度下降。所以在周一格外不想上班上学的理由又新增了一条:太冷了!所以每当降温的时候,关于“冷”的各种传说就纷至沓来:比如手脚冷是宫寒的特征;冬天露脚踝老了就得关节炎;北方人没有南方人抗冻等。咱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些传说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忽悠人的。
一
女生更容易手脚冰凉吗?
是的,但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原因。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发现,参与调节体温的除了神经系统,还有雌激素。雌激素让女性对温度更加敏感。基本上,气温变化一小点,男性还未感觉到,女性已经开始自我调节了。
除此之外,男性的肌肉含量大于女性,肌肉遇冷收缩会产生热量。而女性则有更多的脂肪。经研究表示,脂肪能使内脏更温暖,但末梢如手脚该凉还是凉,毕竟热资源总是有限的,会优先向内脏躯干供给,而且手脚脂肪本身就比较薄……
但手脚冰凉绝不是“宫寒”的特征,“宫寒”一词原本就是生造出来的。周围气温较低的时候,体温调节系统会减少皮肤和四肢的血液流量,优先保护内脏。皮肤和四肢的血液减少,温度就会迅速降低。
梅奥医学中心(美国排名第一的医疗机构)也表示,这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因为即使不在寒冷的环境中,手的温度也会远低于身体温度。所以说,手脚本就守不住温度。
所以当女性手脚冰凉的时候,可以通过冲热饮、装暖水袋、增添衣物、戴手套以及适当运动来摆脱手脚冰凉。
二
不穿秋裤老了会得关节炎?
早在入秋的时候我们就听家里的长辈说过,入秋了,该穿秋裤了,当心老了得个风湿病、类风湿病、关节炎啥的。但实际上,寒冷和风湿病,类风湿病,关节炎并没有直接关系。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关节滑膜炎症,关节炎则是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
人体的很多部位并不是“常用常新”,而是有“使用寿命”的,关节更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关节处的软骨会变薄、软化、失去弹性,甚至碎裂、剥脱,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并形成骨赘(即所谓“骨刺”),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便是关节炎。
年龄、肥胖、家族遗传、关节损伤(如运动员)、慢性病(如糖尿病、痛风)等都是造成关节炎的常见因素,但寒冷并不在其中。之所以很多人(尤其是中老人)会觉得寒冷会造成风湿病,类风湿病,关节炎,可能是因为寒冷会影响情绪,降低疼痛耐受性,同时血液循环不佳,使上述患者更容易感到疼痛。尽管寒冷不会直接导致上述疾病,但还是建议大家冬天裹好衣服,做好保暖工作。
但是相比于身体其它部位,脚踝皮下脂肪较少,保暖性更差,同时,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如果踝关节受寒,可能使整个腿部都感觉特别冷(手脚冰凉的情况也就会更严重),踝部长时间露在外面,容易发生冻伤。此外,寒冷虽然不会直接导致关节炎,但是会导致肌肉收缩,关节僵硬,关节血运减少,滑液分泌减少,产生短暂的疼痛感,虽然这不是关节炎,但是会增加关节负担,减少关节“使用寿命”,增加关节炎患病率。
所以,大家在入秋以后尽量就穿好秋裤,入冬一定要穿上保暖裤,厚袜子,来保护脚踝。
三
南方比北方更冷吗?
仅从温度上看,北方绝对比南方更冷,毕竟北方的冬天,尤其是东北,动不动就零下十几甚至几十度,而南方的冬天最低也就零度上下,怎么可能冷呢?所以有不少北方朋友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南方,之后就发现,原来这里的冬天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导致南方冬天冷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北方有大范围集中供暖,而且北方的很多窗户玻璃也都是双层的,中间的一层空气不但可以隔音,保暖效果也非常好,所以北方人也只是走在路上时冷,可一进房间,就可以穿着短袖吃冰棍。而南方……算了,说多了都是泪。
二是北方是干冷,南方偏湿冷。研究显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降低1摄氏度。长江中下游城市冬天平均湿度在60%—70%左右,而北方只有20%左右。以上海为例,上海每年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但由于平均湿度比北方城市高出40%以上,因此人们感受到的温度相当于北方的-1—1摄氏度,室内温度也在10度以下,远低于北方冬季供暖后16—18度的室内温度。
至于为什么湿度越大感觉越冷,目前尚没有定性研究,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冬天潮湿的空气相比干燥的空气会吸收我们人体更多的热量,所以湿度大会感觉更冷。另外湿冷天气一般伴随着多云阴天,而干冷则有较多的晴天,有没有太阳的辐射,人对温度的感觉也是很不同的。
所以不要笑南方人不抗冻,他们可能真的又冷又没办法。
最后友情提醒大家,寒潮降温天气下,大家还是要做好保暖工作,切忌宁要风度不要温度,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注意提高身体抵抗力,多喝水,多运动,少熬夜,少油腻,尽量让自己少生病,不生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