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
姓名:黎华茂
单位:医院(汉口院区)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医院汉口院区康复理疗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常委、中国民族医学会针刀分会常务理事。
近日,本报“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走进医院新住院大楼13楼康复理疗科学习室,邀请医院(汉口院区)康复理疗科主任、武汉军运会医疗保障队队员黎华茂教授,为市民朋友们讲解运动损伤与防治。
昨日,提及此次讲座,仍有不少听众记忆犹新。“讲座氛围很轻松,讲座结束后还有一对一答疑,收获颇丰。”汉口吴婆婆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听众的心声。
一天走路不超过1万步
运动损伤是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大部分是身体某些部分运动负荷强度过大导致承受压力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而引起的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随着人们运动意识的增强,运动损伤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出现了运动损伤。
医院(汉口院区)康复理疗科主任黎华茂介绍称,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不正确的锻炼方式、运动前后没有做拉伸、运动过量等,都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不是所有的运动方式都是一视同仁的。”黎华茂建议,市民朋友们在运动前,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自己适合的运动方式;做好运动前准备工作,如选购合适的运动鞋、运动器械等;请专业教练指导标准动作,做好运动前后的拉伸等,防止意外发生;此外,运动过程还要注意控制节奏,防止超负荷运动;运动以后要及时进行放松,适当休息。
对于如今较为流行的行走锻炼方式,黎华茂说,走路的步数和频率同样应因人而异。“对于一般人来说,每天走路步数控制在1万步以下为宜。”
急性运动损伤处理有技巧
“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过早参加训练、长期不正确锻炼方式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黎华茂介绍称。
运动损伤出现后,需要马上进行临场处置,以避免损伤加重或重复受伤,为损伤的修复打好基础。
急性损伤处理原则首先是固定保护,随后马上冰敷,使血管收缩,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率(减少细胞组织的受伤及坏死),降低患处疼痛感觉,减轻肌肉痉挛,减低血管壁的渗透性,阻慢肿胀加剧及软组织出血。冰敷过后患处要及时加压包扎,控制伤部运动,避免重复受伤动作,减少出血和渗出。同时抬高患部,也是要达到减少出血和渗出的目的。最后找专业医生,接受物理或药物治疗。
“对于运动损伤,我们强调综合治疗。”黎华茂强调,治疗运动损伤不应局限于中医、西医、内科、外科,只要是对疾病恢复有好处,对病人有好处的,都可以结合起来。例如,可以通过西医手术来治疗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等,也可以用中医针灸,针刀,内热针等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如网球肘、肩周炎、膝关节炎、各类肌肉劳损。在疼痛缓解后,针对伤者的薄弱机体辅以MTT(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可以减少再受伤风险。目前,就该院的临床实践来说,综合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