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中日间理性声音不是主流 双方应反省
就像刚才你说的,日本丹羽宇一郎的前任宫本雄二同样也是如此。宫本雄二我们知道他在2006年到2010年担任驻华大使的时候,当日中日关系已经过了一个相对比较艰难的时刻,但是还是没有完全处理好,应该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当遴选新的驻华大使人选当中,宫本雄二也是一个被考虑的人选,当时有几个人选,一个是以前驻香港的总领事佐藤,另外是宫本雄二,但是佐藤因为新担任了日本驻泰国的大使,刚刚被任命,所以日本方面由于说,你刚刚宣布担任驻泰国的大使,马上把他调到驻中国大使也不合适,宫本雄二更加狠绝,他谢绝了日本方面的邀请他重新出山这么一种要求,因为他已经退休了,因为我跟宫本相对比较熟,去年我们在日本也交谈了很长时间,我们曾经有过很多的计划在今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时候做一些很大的纪念活动,在我的节目当中,然求通过他的努力等等,一直到现在2012年已经过去了,几乎没有一项成功。而且9月22日,现在我们可以透露了,9月27日,当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在6月底,5月份的时候很早就已经策划好9月22日,我们的寰宇大战略节目要做一场中日之间的对话,当时中方我们想请中国以前驻法大使吴建民,然后日方是宫本雄二,同时还有中方的学者,日方的学者等等进行一场非常高层次的对话,宫本雄二也已经定好了机票,一切都已经答应了,但到最后他也谢绝了,主要不是因为他不愿意来,而是主要在那个情况下他可能非常的为难,我们想一想在9月22日的时候,当时是一个什么氛围,当时正好是钓鱼岛问题风起云涌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他说我很难以理性的方式来讲话,很难以站在一个非常客观的方式来讲话,在这之前7月25日宫本雄二曾经上过我的《震海听风录》节目,那个时候钓鱼岛风波已经起来了,但还没有像9月20日那么的恶化。当时很多中国的观众看了以后,有的观众在我微博上留言,说我一直很感动,为这么一个老一代的知华派日本外交家有这种高瞻远瞩的视野,因为他当时提出了很多中日关系如何进行下一步走的一些具体的建议,当然由于他是一个日本外交官,他又很难完全摆脱日本官方的立场,他认为钓鱼岛应该应该属于日本的,但是还是强调双方要进行理性的对话,所以我们看到职业外交官在这个过程当中,坦率来讲,中国的外交官我想同样也是如此,处于一种第一线,但是非常艰难,但是外交官之所以外交官,我想他有两个特点,第一,他是非常务实,因为他每天处理的都是很实实在在,实务性的事情,在处理矛盾,他要在解决不了问题当中走出一条道路出来,所以*治家是制造麻烦,而外交官是处理那些被*治家制造出来的麻烦,所以你可以想像的到,他们背负着多么重大的任务,而且这种任务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两岸关系我想同样也是如此,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由于务实,有一部分,有一些高瞻远瞩或者有一些务实精神外交官往往会产生出一种理性的声音出来,所以我想在中日关系的问题上,现在日本国内有一些理性的声音出来,我们感到非常欣喜,但是回到你刚才的问题,这些理性的声音能不能占据主流,我不是很有信心,因为现在在中日两国之间,也许后面的话很多朋友会不太同意,某种程度现在中日两国的分为很像一百年前的欧洲,德国和法国或者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理性的声音有,但是理性的声音是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就像2000年,我当时到法国去专访以前的国联,后来的欧盟的创始人让莫内的私人助理,当时我问他1918年的时候你们有没有理性声音,他说有,但是他用了一个比喻,他说这些理性声音就像在一个烧红的铁板上掉下的几滴水珠,很快就蒸的无影无踪,当这些水珠被蒸发完之后,铁板依然还是烧的红火,而且越烧越红,越烧越烫,终有一天要燃起一场熊熊大火,所以中日关系会不会重蹈一百年前欧洲的覆辙,我真的是没有信心,但是无论如何我想中日关系我们还是希望双方要增加理性人士,务实派的接触,尽可能使双方这些声音占据主流,尤其要避免双方鹰派人士的短兵相接,但是我们很多媒体相当的不负责任,只报道双方鹰派人士的短兵相接,而不报道,不去鼓动,不屈引导倡导那些双方理性认识的直接对话。像今年7月初的时候,当时中日之间在东京举行北京东京论坛,里面有许多的理性的声音出来,我们的媒体为什么没有进行报道,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其实媒体有反思的空间,然后双方的国民也有很多反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