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专业治白癜风有感于新加坡不塞车
《燕赵都市报》7月1日载文称,到新加坡之前,我作了一番调查,结果沮丧极了,因为新加坡的车价太贵了,中国的车价已经够贵,新加坡却是中国的两倍有余。更沮丧的是,新加坡规定车龄三年以上就不准进口,所以我在国内的那辆车也运不来。
新加坡不塞车,原因是车价贵,加之公共交通发达,买车的人就少。新加坡虽只是弹丸之地、人口密度较大,但车辆少,城市交通自然畅通无阻。我国则不然,城市虽多,但人满为患,加之车价便宜,车水马龙之下,堵车塞车便是家常便饭。应该说车价便宜,大多数人消费得起,这是中国式塞车的一个主要原因。
取他山之玉以攻石,新加坡的经验可否借鉴?
所谓时变则事变,新加坡的*策得天时之利,故能成功。于我们而言谈何容易!
新加坡除了车价贵之外,还有“拥车证明”制度,其价格不菲,而且十年一换。这些*策的实施,人以为便,于是得以实施,故谓之得“天时”。我们则不然。一则提高车价影响汽车行业发展;二则如今人们以拥有车辆作为富足的象征。
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特别便利,大众交通工具很方便,让新加坡人即使没有自己的汽车,仍然能够四通八达,掌握住时间。反观我们的城市交通,却让人汗颜:上、下班高峰时段挤公交车要挤得头疼脑大,望眼欲穿而不见车影,这上班族焉能不急火攻心?再说开车族也不见得消停,十字路口、过马路要等绿灯两三次,车行如蜗牛,开车人焉得不烦从心生?无车者急,有车者烦,这城市交通何时能得清静?
“物以致用”,这是购物的原则。如今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购车居然成为“面子”的象征。所谓“约从俗成”,不知何时,拥有自驾车居然成为一种时尚。于是,需要的买车,不需要的也买车。过去一百多人的一个机关单位,拥有地下停车场,车位绰绰有余,如今却要争抢车位。提前上班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捷足先登。开车上班的人中不乏家居不远者,有需要驾车上班的必要吗?再看小区,过去小区道路宽敞,如今道路停满车辆,就是花圃绿地也被鸠占鹊巢,成了停车所在。其中居然有不挪窝的车辆,究其原因,让人哑然失笑,说是油费贵、停车费贵,开车不合算。既然不合算,买车为啥?答曰:权作身份体现,聊作风光之用。
堵车、塞车如今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而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将来会怎么样?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