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患者
如何高效沟通?
陈静静
有关医患沟通的各类话题一直热议不断。医生在向患者解释病情时,为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是应该多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句,还是选用严谨、准确的医学术语?对此,医学论坛在官方微博上发起了一则“您对医患沟通时使用比喻句怎么看”的调查。结果(右图)显示,80.5%的人支持用比喻句,理由是形象生动,一听就懂;2.4%的人认为不好,理由是有的比喻太低俗,不尊重患者;17.1%的人选择中立。
针对这一话题,医学论坛在日前召开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专门采访了4位知名专家,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存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科主任缪中荣、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王新志、台湾彰化秀传纪念医院神经医学部副部长叶宗勋。
李存江认为,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用专业术语讲,患者可能听不懂。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关键在于医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面。医生和非专业人员如何进行沟通,带有很大的技巧性。医生不仅要接受书本的教育,更要接受社会的教育,包括文化教育、知识普及和基本素质的整体培养,这样才能与患者更融洽地沟通。
缪中荣说:“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好医生,应该有与患者沟通的丰富经验。患者是不懂医学的,所以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医学上的专业术语解释清楚。这是医生最基本的能力。越是有经验的医生,沟通能力越强。”
王新志说:“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理念,对其进行讲解。如果患者是个农民,学历很低,这时候就不要讲专业术语,要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如果患者是硕士或者博士,想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医生用更加专业的语言去谈。就像是中医讲的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的沟通。”
“医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医生要说患者能够明白的话。”
叶宗勋谈到:“一般来讲,患者都是用他们自己所懂的话来向医生陈述自己的病情。他们讲的话医生千万不能忽视,因为这是他们所懂的语言。我建议我们的医生,特别是年轻的医生,要走出象牙塔,去了解患者所懂的语言,做到有效的沟通。”
更多详情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6310501](陈静静)